发布日期:2024-07-28
作者:王志轩
点击:
——合肥十中学子走进大连理工感悟科学的魅力
十中学子们7月24日在大连理工大学科学营的学子们聆听顶尖学者讲座:王栋、杨睿、于晓洲教授共话学术前沿,李琳主任分享学习之路。大连理工大学,这座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的高等学府,近日再次迎来了学术界的盛事。近日,学校特别与中科院合作并邀请了王栋教授、杨睿教授以及于晓洲教授,共同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各自研究领域前沿动态的精彩讲座。同时为了让大家对科研技术有更加充实的认识,学校还组织大家参观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
讲座于7月24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主教学楼的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而庄重。上午九时,随着主持人的开场致辞,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登台的是王栋教授,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走进AI世界》的专题讲座。王教授作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同时也是大连理工大学的著名教授与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信息与通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讲座中,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前AI领域的研究热点、技术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王教授的讲解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师生们对该领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于科研工作的浓厚兴趣。
午饭过后,机械工程学院的杨睿教授登台,为大家带来了《Thing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主题讲座。杨教授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聚焦于航空航天功能结构的高性能制造,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讲座中,杨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从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探讨了基础机械与技术机械的各项应用和智能制造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他强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杨教授的讲解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随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于晓洲教授接过了讲座的接力棒,为师生们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微纳卫星技术研究》的精彩演讲。于教授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讲座中,于教授从卫星和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卫星和航空航天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于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师生们对卫星和航空航天领域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于这两个领域的浓厚兴趣。
临海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海洋的奥秘:
7月25日,同学们开始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海洋工程领域首屈一指的研究基地,临海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6年筹建以来,始终站在学科前沿,致力于海洋动力环境与流固耦合作用、陆海水域环境与海岸侵蚀防治、海岸与跨海工程及其防灾减灾等关键领域的研究。实验室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大型多功能波浪水池、不同尺度波流水槽及世界最大规模的循环波流试验水槽等。在这里,见证了科研人员如何通过精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揭示海洋的复杂机理,为保障国家海洋安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制造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在生物实验环节,同学们有幸参与了一项有关植物生长的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不仅顺利完成了这项实验,还参观了生物工程研究所中的诸多生物设备等名贵器材,令人大开眼界。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聆听优秀青年代表的分享。这些青年才俊来自不同领域,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科研成果,向我们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让大家受益匪浅。活动最后,还有飞花令的互动游戏,让大家喜笑颜开。
撰稿:王志轩 一审:蔡兴林 二审:丁聪 三审:顾从容 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