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科创中心 > 合肥十中科创学子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合肥十中科创学子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31作者:陶平平点击:

7月22日至28日,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园举行,合肥十中学生葛童凌翥和魏宇轩经过市赛省赛选拔后作为冠军队伍,被推荐代表安徽省高中组智能机器人项目A类参加全国现场交流展示,在活动地浙江诸暨42度高温天气下 ,三天展示过程中学生沉着冷静灵活变通。参与智能机器人项目不仅展现了合肥十中学子对科技创新的深刻理解,也体现出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高水平。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简称“学生活动”) 原名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活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自2000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活动主题围绕“实践、探索、创新”,坚持把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贯彻落实到活动内容中,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动手实践、互助分享,在学习交流和实践创新中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素质。本次活动设置了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科创实践三大类,其中“科创实践”类包括创意智造、智能机器人、智能博物等项目。

本次活动根据智能机器人A类项目的要求,展示交流持续进行三天。第一天主要是根据现场发布的任务进行自由调试以及对场地的熟悉,参赛者们不受时间限制和排队压力的影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赛场的熟悉以及对机器的调整中。这种自由探索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设备进行最细致的调试,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可能在理论上未曾预见到的问题。第二天上午的最后调试则是对前一天成果的检验,通过有限的自由调试时间和接下来的排队调试,每个团队都有机会在紧张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组被赋予五分钟的时间,这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团队协作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考验。

我校学生选择使用多足仿生类机器人“机器狗”,并对其进行改装和程序设计,以达到完成现场发布的不同难度的任务。其中挑战任务A和挑战任务B要求学生必须在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第二天下午比赛正式开始,每个团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机器,这不仅是对学生技术的展示,更是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在这个阶段,每个设计的独特之处和创新功能都将得到评委和选手的关注。

在这个创新的旅程中,第三天的发言环节成为了一个思想的交汇点。每个参与者都带着前两天的经历站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洞见和创新。这不仅是对技术的探讨,更是对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的反思。有的同学谈到了在紧张的调试过程中如何保持冷静,有的人分享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解决问题。还有学生讲述了他们如何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尝试全新的解决方案。

学生葛童凌翥回顾道:“这样的经历教会我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框架和定义。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前人的经验,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有幸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参加“学生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肥十中长期致力于高质量科技教育,近年来科创教育硕果累累,这离不开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十中科技辅导员们的日夜付出,本次智能机器人A类项目从4月初开始准备,由陶平平老师和胡晏老师负责学生日常训练及问题收集和解决,从市赛到省赛一路过关到全国现场展示交流。合肥十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前沿,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平台,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推动未来教育变革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陶平平 一审:蔡兴林 二审:丁聪 三审:顾从容 科创中心

×
工资查询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