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科建设 > 地理学科动态 > 人间最美八月天,不负时光潜心研

人间最美八月天,不负时光潜心研

发布日期:2024-08-26作者:王艳燕点击:

——记合肥十中暑期校本培训之地理学科专题研讨活动报道

教学是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它值得你用一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精准把握新课标实施与要求的相关文件精神,8月22日上午,合肥市第十中学邀请了山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地理教师王晶华,为地理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带来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生长点”的专题讲座。

会上,王老师回顾她从教至今培养核心素养教学、开创学科实践性学习新领域,再到探索学科项目化学习之路。讲座中呈现了一个个有趣、神奇、充满魅力与教育意义的地理课例,展示了一个普通高中地理教师脱胎换骨的成长和追求教育本质的教学实践历程。  

王老师结合高考题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丹娘沙丘的形成等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核心素养,并指出地理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是教学关注重点,强调地理思维建模与表达的重要性。自然地理应围绕“地气水土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思维路径,而不是各种结论的堆积,否则就像大脑里的脂肪堆积,无用且有害。

接着,王老师指出核心素养的落地一方面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对接生产、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她重点介绍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以《我为优质农产品代言》等案例,展示了项目学习的实施步骤,让教师亲身体验到项目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给学生的自学和创新提供空间,落实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将地理学习延展到课堂以外,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学生。

最后,王老师提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学习需要生活经验支撑。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不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而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支撑,无法实现知识学习的“同化”和“顺应”导致的。鉴于此,王老师强调建立“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大课程教学体系”。

这次讲座不仅是地理教育的学习,更是教育信念的洗礼,甚至是对生命的感悟———感知生活之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接下来地理组将继续深化教学素养导向、情境导向、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成就教育之美。


撰稿:王艳燕 一审:蒋凌悦 二审:贾秀云 稿件来源:地理教研组 教科所

×
工资查询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