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26
作者:张新明
点击:
——合肥十中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融合培训讲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8月22日上午,合肥十中举办了2024年校本课程主题讲座——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融合培训讲座,组织全体艺术学科组教师参加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王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相互融合应用案例分享,帮助老师们更新观念,了解信息技术赋能艺术课程方法,解决教师在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困惑。
王老师从“课程案例展示”“制作思路”“工具介绍”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带领老师们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赋能艺术课程的途径,学习信息技术前沿技术融合音乐、美术课件制作技巧。整堂讲座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首先,王老师向老师们展示了自己在信息技术融合艺术课程的实践成果,引导老师们关注现有技术发展,加强知识储备;了解新兴技术本质,推动功能延伸;思考教学过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根据现有资源现状,推动创新项目。老师们被王老师在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相互融合中不断求索的实践精神深深吸引,领略到信息技术赋能艺术课程教学的独特魅力。
针对老师们对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相互融合提出的疑问,王老师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制作思路展开了细致的讲解,帮助老师们全面了解当下信息技术,建立起信息技术赋能艺术课程的信心。制作思路一共分为五个步骤:审题、流程设计、制作、反思评价与附加材料。首先是选题,需要我们做到切入点小,授课范围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宽,接着进行流程设计,可以按照“导入——授课——小结——评价”的思路进行设计,而制作类型可以分为纯PPT授课、真人出镜授课、动画授课以及要素结合授课等多样的方式。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授课效果、精细与否等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等附加材料的整理。
在工具介绍过程中,王老师先后给我们详细介绍AI、动画APP和剪映专业版等多个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录屏、动画路径等功能帮助我们初步制作,同时利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相关动画,增强视频画面效果,最后使用剪映专业版进行后期剪辑,包括增加字幕、插入音频视频等环节,完成微课的最终制作。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来到实操环节,老师们学以致用,积极参与微课制作实践,疑难之处互相研讨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在短时间内都能熟练掌握微课的基本制作方法,大家收益颇丰。
本次讲座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赋能艺术课程,讲座内容干货满满。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面对新的教学内容,都有了新的设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撰稿:张新明 一审:贾秀云 二审:姚露阳 稿件来源:艺术教研组 教科所